在成本上涨、外需减弱的共同挤压下,必须通过转型、创新实现增长的理念已在外贸企业中形成共识,站在“世界制造工厂”光环下的中国外贸企业认识尤其深刻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有6年之久,但其带给世界贸易体系的结构性冲击却仍在继续。
12月2日,在天津举办的第六届滨海新区国际贸易洽谈会上,尽管中国制造曾经靠低成本换来的优势效应正在减弱,但凭借长期加工的经验和完整的产业链,中国制造至少在现阶段还是诸多国外采购商眼中的优选。更令人兴奋的是,中国企业没有单纯满足于有单可接,而是主动提升创新,专注高质量生产,这也赢得了到场外商的更多关注。
还是“香饽饽”
一位来自捷克科瓦利塔贸易公司(kvalitatrades.r.o.)的亚洲区采购代表一头纯金色的秀发,在洽谈会的现场,显得格外醒目。不过,与柔美的外表不同,采访中她表现得利落且犀利。
据她介绍,其所在的公司是家族性质的纯贸易公司,采购产品涉及的范围很广。中国是世界著名的制造业大国,更是公司采购的主战场,为此,公司专门在北京设立了采购办事处。
当被问及“在中国制造面临来自东南亚等国家的低价竞争背景下,是否考虑过逐渐转移采购目标地”时,她回答,中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,国内各类产品产业链非常完善,她喜欢与熟悉贸易规则、产品开发成熟的供应商合作。这种“成熟”是经过多年发展得到的,其他国家和地区很难超越。不过,她也承认中国制造的价格正在提升,但在她看来,这并不是中国制造的“减分项”。“中国产品越来越贵,可中国产品的质量却越来越好,你难道不觉得吗?”她反问道。
在会场上,这绝非唯一的肯定之音。德国英科耐克思(inconex)公司上海办公室的采购商马赛厄斯·韦基(matthiasweigl)也对中国制造赞扬有加。
他认为,